中医消化病循证能力提升培训会在郑召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有关任务,推进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促进项目执行规范化、科学化,11月8日,中医消化病循证能力提升培训会在郑州索尔斯酒店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陈婷博士、陆芳研究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学庆教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夏兴洲教授、郑州人民医院马英杰教授、河南省中医院党中勤教授、陈晓乐博士出席并现场授课,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3家建设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从事循证医学研究及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业务骨干、研究生、规培生等近百余人参会。
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朱光致辞,指出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策略,必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利器,希望以此为契机,多向同行交流,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
河南省中医院医学部主任兼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张勤生主持会议,指出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更加强调科学依据,注重临床证据,中医药走出国门,离不开循证医学研究。
受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消化疾病协同创新联盟组长唐旭东教授的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婷博士回顾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消化疾病协同创新联盟建立的历程,指出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作为全国遴选的31家国家临床研究基地之一,主要负责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并对接下来消化疾病工作组中中医药循证研究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进行了解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陆芳研究员从“中医药临床研究面临的形势与压力”“GCP与临床研究质量”“临床研究质量控制管理规范与实施”“信息化系统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实践”四方面讲授了《临床研究中的设计、评价与质量控制》,解答了中医药科研中遇到的难点及疑点,为今后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打下基础。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学庆教授结合自身专业中医临床循证研究实践与体会,为循证医学理念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中提供范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夏兴洲教授从“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中国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哪些特征?”“正确认识HP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等13个问题讲解了《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治策略》。
郑州市人民医院马英杰教授依据2019年基层指南及2020年多学科共识,对胃食管反流病最新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党中勤结合临床经验,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辨病辨证分型、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等方面分享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诊治》
专家们语言生动,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推广和普及了循证医学的理论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明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临床诊治研究任务和工作方向,标志着我省中医药诊治胃食管反流病循证医学研究进入了快车道。对我省建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诊治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消化疾病循证临床研究体系,规范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加强中医药循证人才队伍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杨玲玲图/王伟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可能来源于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